两对夫妻,一路绿野仙踪,住丛林民宿,烧柴取暖,市场买菜,开炊做饭,对酒当歌,温馨一幕,人生几何。没有旅行团赶鸭子的匆匆无情,有着像家里一样的亲和。
入住主人家

山坡上的家园。注意屋顶的环保通风空调设备。

苹果地图。可见屋顶的太阳能板。刘生说:3千瓦太阳能板节省我很多电费。夏天基本上不用交电费。我计划再装个5千瓦的光伏储能。


楼下夏天夕阳晒得厉害。所以楼下屋檐种了紫藤,冬季花叶全无,阳光好,秋夏紫藤花开满满的,夏季绿荫。

后院


我来的不是时候,假如是桃花盛开的日子,院子里则鸟语花香。

或者到了收获的季节。


枇杷果

收获了青梅,我太座有争议,说应该盐腌,做酸梅鸭。主人家则坚持浸青梅酒。

劈柴。劈柴对于我,已经是久远的回忆。后文将有更详细的叙说。

自制的柴炉。烧烤屋。

八月九日,白天3°,晚间将下雪。开炉烧烤。真正的柴火铁板烧,旁边那个是燃气的炉。

泳池是需要的,当然,乒乓球室也会有的。

酒窖

雨水收集罐,政府补贴环保项目,包括太阳能,到处可见。



进入厨房吧,一边做菜,还必须一边喝酒,聊天。

在澳大利亚素有"国宝鱼"美称的墨瑞鳕鱼,我提前半年为之流口水了。其肉质结实、白而细嫩、味道鲜美、无腥味,肉嫩刺少,口感更是远优于石斑及笋壳鱼。

龙虾你也不会劏。

野生的环保的标签。

夜访老同学



海鲜招待

芳华定格。

雨夜,未能浏览后花园。这是老同学补充的。

园子里种的菜吃不完,礼拜时带去与教友分享。

常有来客光顾。看到这照片以为是野味极品果子狸,广东佬切勿猎食,可要坐监的。查了一下,它不是果子狸,叫墨尔本袋貂。澳洲的“袋”真多。

讲食还需去市场

只去过超市,未去过普市,或者小市。





欧防风萝卜。


椰菜个仔,抱子甘蓝。


乡村渔岛屋




来吧,驿外小桥旁,人约黄昏处。



不是相框,是窗框。

键钮式的巴扬手风琴,搞唔掂。如果键盘式,还可以来段北京的金山上,波尔卡嘛,那时候还未认识。

来一首梦幻曲,如果不走音,那就是不够梦幻。(背景音乐是梦幻曲)

虽未钓到,但房东已经把一条鳟鱼放在冰箱里。

三百米外有邻家。
钥匙在花盆里

住了几家民宿,基本上没见到业主,只知道“钥匙在花盆里”。这一家走时,我们忘了放下钥匙,几天后回来路过,把钥匙放回原位就了事。


屋里都有漂亮的,甚至名贵的摆设。临走时,没有人来查房,看你没有盗走一个烟灰缸或者毛巾以后,退回押金和证件。社会充满信任和强有力的公正做后盾。

这个司机,总觉得像近来风浪尖上那个老板,任是非非。



最令人动情的是屋主展示她私隐的装裱镜框。她的同性恋结婚照,穿男装的那位。这是同性恋人Sarah 和Mari。我们就住在Sarah家。

打开插在镜框上的卡片(意译):
“我對你的愛與日俱增
玛丽”
贺卡是年轻的那位Mari 写给Sarah的。

朋友的祝贺签名。
这里被袋鼠屎包围



绝尘则美。


这里有两个烧烤炉。前者烧气后者烧柴。

这个烧柴的颇有现代感,刘生都未见过。

这个烧气。

马栓,搞不清楚,反正是骑马用的古董。




柴房


她说,这两天,每到下午四点钟就想回来生火了。

一根柴这么粗放在炉里烧还是第一次,足有十多斤重。十斤是个什么概念?我们小时候也是烧柴煮饭,十斤柴是一个月家庭配供的数量,破开柴枝,用篾箍箍成一捆,凭柴票供应。这么顺纹易破的,我们统称荷柴,难破的,叫扭纹柴,比喻不听话的孩子。用柴刀破一根扭纹柴,是相当费力费时的。

1950年的柴票,印的还比较漂亮,如布票。

此后比较简易,各地不同,甚至一个市内不同区也不同,定量也不同,一般在10斤到20斤之间。66年后的,则印上语录“节约闹革命”。






有句伟大的诗说:“只识弯弓”。

温馨一幕沿于此照


何事最留情,阑珊灯火萤。
那人影动处,隐约碰杯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