厕 筹

萝卜菜脯口没遮拦

Image

每见此提示,总如鲠在喉,这是特色不思想的经典。

从小认识所谓纸巾,即是草纸,易溶于水,是为丢进马桶专用而设计。

固然,那时百姓家中还没有抽水马桶,农家收集以后,倒在化粪池中,经一段时间,变成融为一体的有机肥。

今时不同往日,抽水马桶在城市中,每家不止一个,这“纸巾”,本也是舶来品,专为抽水马桶而设计,各家各户几十年的使用体现,从没有造成堵塞下水道的现象,即使也有下水不通的事故,原因与纸巾无关。

但,凡公用洗手间,必例行搁一字纸篓,贴上这个标语,反正循例。

这种处理,令肠道传染病随普通垃圾有了很方便的传播途径,并会弥漫在空气中。

当我们的习惯,随旅游向外国扩散的时候,歪果仁惊呆了,竟然如此不讲卫生!

于是他们在有中国游客来往的洗手间,贴出这样的标语,有的还专用中文标示:

Image

这西方那一套,总是那么格格不入。

让我来考证一下,中国这条标语的由来吧。

我用文言文来说,优雅一点,古时候,有钱人用什么来上厕所?叫做“厕筹”,筹者,就是小木片,小竹片,那是精品。穷人用什么,就是小树枝、竹枝、树叶。我在1966年长征到革命圣地,亲眼目睹。

直到改革开放大潮,在民工往返人头涌涌的广州火车站,我简直没办法描述,那个厕所是什么状况,也绝不能把那么恶心的场面,码到文里。那是茅坑与洗手间的第一次碰撞。

故此,“禁止把厕筹丢进马桶”的禁令,是很有必要,那是个历史转折点。

厕筹,因有人改为用“废纸”,又导致另一条禁文。

1873年314日《申报》刊载消息说,一女子用字纸拭秽,扔入便桶,遭雷击跪倒。同年12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: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,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,以免秽亵。

亦众所周知,某个年代,不少人因如厕,无意间亵渎了废纸上的照片或文字而受牢狱之灾甚至死刑的,不在话下。

当然,那些废纸是不适合抽水马桶的(包含一些韧性的湿纸巾、姨妈巾等另类),世界早已专用“卫生纸”。这几年,国内大部分洗手间也配备,这是杜绝厕筹的好办法。

Image

今日已经口口声声夸大国了,厕所,也转身为各种文雅的名堂,金碧辉煌,然而那条不文明、不卫生的禁令,还是堂而皇之挺身在那里。

成为因循守旧不思想的一个经典。

不及其余。

注:这里说的“纸巾”是卫生间专用纸巾。不包含韧性的其他用途纸巾,比如湿纸巾等。不过,经试验,一般的面巾纸还是可以溶于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