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节,美国同学在微信秀美食,称必食火鸡,随后,加拿大朋友亦秀火鸡如何好食。
于是决心今年圣诞攻克火鸡。
七十年代坐几个小时火车,买了只黄色的大翅膀熟食给孩子吃,吃了几个小时,感觉很韧,据说是火鸡翅膀,而八十年代初,始尝圣诞大餐的火鸡,印象并不好。自始,和全国人民一样,拒绝火鸡。
又有在美国发达起来的名人姚明,他到NBA第一年在感恩节后的一次采访,记者问他有没有吃火鸡,感觉怎么样时,姚明尴尬地回答说,它吃起来就像在啃硬纸板(如果姚明是广州人,他就会说食棺材板)。

我自称美食家,每到一地,必试吃当地风行而未见过的食品,有人喜欢吃,必有理由。但大部分人有个不适应的习惯,就是小时候没吃过的东西,是不敢吃的,不管是什么味道。当年,有闭塞内地来的亲戚,我请他们吃螃蟹,但是他们都不吃。
美国不是没有鸡鸭鹅,为什么偏偏钟情于火鸡呢?一定有理由。
国人之讨厌火鸡,首先是样子难看,这外来物种什么吐绶鸡,像麻风病一样的嘴脸,令人恐惧作吐,没有首先吃螃蟹的勇气,未吃就判断不好吃。

烹鸡煮鸭,拿手好戏,白斩火烧,经验丰富,但如法炮制火鸡,则水土不服,故而初尝失败,便弃之不顾。
咨询外国朋友,又查找网上烹调经验,原来多为烤制,烤前不仅要腌足时间,腌足味道,还要烤很长时间,起码3-4小时(广州佬又话,油炸棺材板都好食,即系话烹调需要得法)。
市场是没有火鸡卖的,餐馆也没得吃的,唯有电商,查一只火鸡需300-800大元,买不起,煮麻烦,终于找到一种熟的火鸡腿,北京某食品厂生产,价格适宜,比买土鸡便宜,一个腿一斤重,30元上下,一个单买两只包邮,赶上圣诞品尝,众拇指齐竖!
记得我曾经在垃圾桶捡到过二包原包装很好的上等鱼肚,那是收礼的人不会吃扔掉的,我想干鲍也一定扔掉了,没几个人会煮,太难吃了。
肉切片,骨听从外籍朋友指导,加马铃薯番茄煲汤,无以尚之。


马上再下单进货。

从此,我家三鸟目录扩展为五鸟:鸡、鹅、鸭、鸽、火鸡。
因味道和鸡不一样的鲜嫩。就像当年,我在西安偏僻的市场,看见一个熟食档,全是带着帽子的回民在排队买卤牛、羊肉一样,我相信一定好吃,也买了,并返寻味,那是我吃过最好的卤牛、羊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