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黐实喺张相度之九

萝卜菜脯邹家20世纪

历史黐实喺张相度之九
邹尭常家族的20世纪

2020年3月22日 罗沛
神秘的邹殿邦

        小时候常听母辈讲他们侄哥邹殿邦,我未见过的表哥。读书时听阶级斗争课,也讲邹殿邦,吓到鼻哥窟冇肉,千祈勿畀人知道系我表哥。八十年代初,广州市以上宾把邹殿邦从香港请回来,把没收的房产退给他,希望他投资广州,这时我已在蛇口,侄哥请了久别的两个姑妈玮瑛,瑞瑛吃饭。
        直到本世纪,我才上网络查查,这邹殿邦是个什么东西。
        广州市志称其民国时曾任广州总商会主席,广州总商会筹集50万元资助北伐。二十年代经营广信银号。1936年,广东统一发行纸币,邹殿邦是省法币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委员。 当然,这并不预示着新政府与商界从此就和谐共处了。1937年1月中旬,作为广州市商会主席的邹殿邦率领120余同业公会之代表结队赴省财政厅举行大请愿,要求取消营业税课税新标准,表示将“誓死力争”。刚上任不久的财政厅长宋子良因群情激昂,恐生事端,预先飞往上海,暂避风潮。 事后邹辞职,迁至香港。西关商界,有着一直与政府斗争的历史。

Image

        当年发行的钞票,叫兑换券。

ImageImage

        找不到邹殿邦的照片,即使翻墙。这两张照片出现在关于当年邹殿邦的广信银号的文章中,但没有明确标明是邹殿邦的照片。只能说是疑似吧。

        殿邦的广信银号,是16岁时继承父业的。
        其父邹静存,我们常叫的二舅父,其实叫二十二舅父,真正的二舅父,叫邹静存。
        虽然是资本家起家,做盐业,银号等,但是历史对他阐述的重点,却是诗人,大概把事业交左畀16岁个仔,就隐居香港做墨客与收藏家去了。
        《開島百年無此會:二十年代香港北山詩社研究》,作者程中山,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。文中13处提到邹静存,详细记录了他创建北山诗社的往事。北山是古代北山愚公移山的典故,诗社堂前有一巨石,鄒靜存诗云:「愚公谷前少人迹。那有遊僧來卓錫。巍然孑立一頭陀,體頎貌古忘歲歷。」
        邹殿邦本非政治中人,不过中国的大商人就算不想参与政治,政治总是主动找上门来。无论是孙中山在广州三次设立政权,还是军阀统治,都需要邹殿邦出面协助筹款,史料中不乏他与当权者中的来往关系。未到民国衰败,他已逃之夭夭。终年99岁。
        网上邹殿邦资料,总说到他创办了广州四大著名酒家的北园。其实此北园非彼北园。现在的北园,连梁思成也赞口是他最欣赏的建筑设计。而原北园在沦陷时已被毁,因为小北乃羊城北郊唯一出口,林木茂密,小桥流水,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说,所以邹在此开个大排档,一下子风生水起,要知道,下塘是“工商业地主邹殿邦”的地盘,我地阿公都有过一点租收。原北园是建在现北园往北100米的地方,有“山前酒家,水尾茶寮”之称,可能就是一间棚屋,那时候很多酒楼都是木寮也,优势还在于旁边就是邹家的菜园,顾客光临,即摘即炒,蔬菜既鲜且嫩,走地鸡即抓即宰,于是声名鹊起。现北园是抗战胜利后,原北园职工杨仁甫抱住原来的招牌,招回原班人马而建的,老说邹殿邦,宣传广告而已。

Image

        收藏的一张老北园的照片,不堪入目吧。60-70年代间,这里重建了一间茶楼,叫登峰楼,人称之为老北园,我去饮过茶,建筑比较简易。

        网上找不到邹殿邦的照片,其实他已经过气,后人也比较低调吧。目前比邹殿邦名气大的,是他儿子邹至庄。香港著名经济学家,是做学问的。
        以下一条新闻:
       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邹至庄夫妇,日前向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捐赠300多件珍贵中国近现代经济学文献。
        据城大图书馆介绍,此次邹至庄教授捐赠的文献,包括家族档案如邹至庄父亲自传、书信、账簿和地契等等。其中地契主要涉及1920年至1940年前后广东地区的土地转让。这些珍贵的材料不仅扩展了城大图书馆的馆藏,更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济研究数据,特别是有关广东与香港地区的经济历史数据。
        邹至庄父亲邹殿邦曾任广东商会会长,邹氏家族的档案对近代中国经济历史法律研究如地方开发、拓垦、土地制度、社会经济及土地经济,财政、金融、物价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。特别是古地契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一手记录,包含了所有权、土地价格、交易系统、法律文件,公共行政管理等信息。

Image
邹至庄

        结语
        除了经常联系的家族历史照片之外,我也写了点所知的,但已经失联的亲戚资料。我并没有按常规的所谓族谱来编辑,因为依循八股文,那我就是罗家的,不是邹家的了。虽说编入了八代,其实现实是,往往一个家庭,三代过后,也很多失散而不聚了,这是无可奈何的。但愿这辑瞎忙,能让亲戚们回顾一下我们经历的故事,聊当看小说也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