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年前写了怀念音乐,情怀并没断。
音乐聆听,进入了无损音乐时代,手机成了人们听音乐的主要设备,我捞到了一根稻草,耳机放大器。

先来看看世界:

(一个我设计中的玩儿)
在撩拨对我的手工制作胆机耳放有兴趣前,不妨带你看看世界上对耳机最发烧的人群狂热追求的东东。
如有雷同,纯属殊途同归,如有不同,见仁见智。
历史上最好的耳放是哪一个,是哪一家做的?
首先,它们全部都是胆机。
一.
2010年前的老烧们会告诉你, SinglePower, 这曾经是地球上对耳机最发烧的人群狂热追求的耳放,史上唯一一台买家敢宣称推HD650耳机能够PK大奥(静电耳机及耳放名牌)的耳放,也是最具争议,以最凄惨结局落幕的耳放厂家。
它的最高端作品是SinglePower的代表作SDS-XLR,有着诸多传奇般的故事,供后来者瞻仰。


1. 它的售价难以想象的高,曾有在北美的发烧网友花费了18000至20000美元(近日兑换:1美元=7.09人民币)才购得该耳放,是史上最贵耳放的最强有力竞争者。
2. 它的制作时间让人无法忍受的长,那位网友是花了一年时间,无数个电话催促,才最后拿到了该耳放。但这位网友无疑是几十名订购该耳放用户中的幸运儿,该耳放的老板Mikhail最后因无法完成那些订单,和我们国内的某些企业老板一样,极不光彩地跑路了,留下一堆债务未偿还。
3. 该耳放的制作流程,也是史上之最,SDS-XLR一个耳放的内部电路有几十种之多,每一个买家手中拿到的耳放都是独一无二的,这源于两个方面,一方面Mikhail承诺帮买家指定的耳机独立调音,为每一个耳机调出独特的最好的声音。另一方面,Mikhail显然是拿买家做小白鼠,花买家的钱来实验他的各种设计上的想法。
4. 该耳放的做工,一样是史上之最。可惜是史上最烂之一,该耳放除了Mikhail交由别人代工的两个漂亮的外壳,内部的线路被人称作“移动炸弹”。由于他极不规范的工作流程,类似艺术家一般,为了定制随意修改电路,订单压身,时间匆忙,内部的电路情况几乎无法规范处理,让见过该耳放内部的人,无不骇然失色。

(我评:乱不是问题,线太长,是我的禁忌。)
5. 看了上述,你一定会觉得,这是什么垃圾啊。然而!尽管该耳放和作者在许多方面是如此的不堪,我们却不能否认,SinglePower的已完成的耳放,在最顶尖的耳放中必能占据一席之地,任何售价接近1万美金的耳放,总有人会来问,和Singlepower比怎么样?
由于Mikhail本人是最顶级的动圈耳机SONY R10的狂热爱好者,因此目前公认的R10最佳耳放还是Singlepower,无人能出其右,这意味着,史上最好的动圈耳机发出的最好的声音出自SinglePower。

(动圈之王--索尼R10,价值¥2万)
对于Singlepower和Mikhail,我们宽容的来看,他是属于不该融入商业圈子的艺术家,他尝试在电子设备上,达到对音质的完美体现,却忽视商业环境必须要遵守的东西,比如诚信,比如产品的安全性。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,留下的是数台疯子一般的耳放让我们瞻望。
售价:15000-20000美金
获取难易度:极难,存世量极少。
音质指数:神器级别,听过的基本都说好。


一位买家2008年网上发表的图片。
下图左下角是电源部分。电源是一部机非常关键的部分。
谁想要这部机,我半价给你做,当然外观不同。
二.
目前在产的耳放中,最贵的是哪一台?非Woo Audio的WA234莫属。

这是一台售价高达15000美金的耳放,在2011年10月左右正式发布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,单声道独立放大的耳机放大器,是两大坨金光闪闪的庞然大物,每声道重越50多斤,两个加起来100多斤。(呵呵,我也做过功放每声道40公斤,比他还牛,已解散了,机壳在做储物架)
看外观知道它的大致结构,重点是大而穏的电源系统和输出变压器的性能,这套管的最大难题是交流声。推喇叭,离得远,容易容忍,用耳机,那是需要零纹波。
WA234的最大优势在于,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更换电子管的功能,能够在2A3,300B和45三种电子管之间随意切换,匹配不同的耳机获得极佳的效果。除了驱动耳机外,这个耳放甚至能驱动音箱,可见其驱动力的雄厚!
Woo Audio是一家起于2004年的华裔吴先生创办的家族企业,目前的老板是:Jack Woo. 但要明确的是,电路的设计师绝非这位年轻人。Woo Audio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耳放市场创出偌大的名声,真正的核心电路的设计师是Jack Woo的父亲,Wu Wei先生,是一位有40年专业电子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!他们的独门秘籍还包括,自己手工绕制的变压器和扼流圈。

Woo Audio的产品在音质和性价比上,一直处于中上游的位置,它们的产品也以拥有极其精致的外观而著称,老板Jack Woo的兄弟 Zhi Dong 负责所有的外观设计,所以这是一家最传统的中国式家族企业。
售价:15000美金
入手难易度:有钱就行,Woo Audio是极具声誉的企业,不至于赖账。 在我们的香港地区也有代理商。
音质指数:评价太少,无法判断,但他们的次旗舰WA5已属顶级耳放之列,因此无需过多质疑。
.jpg)
这是WA的另一部产品,价格$8999。
三.
如果说Mikhail或许是曾经有过的最牛的动圈耳放设计师(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和金钱),那么静电耳放的设计师呢?为此你不得不提到史上最好的两台静电耳放,STAX SRM-T2. 和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.
售价:无法估计,起码在5万以上。
收入难度:非常难以入手,存世量极少。
音质指数:完美级别,公认的NO。1
我评:这是另一类,未成主流,略过。
四.
中国烧友最熟悉的高端耳放制作厂商,Ray Samuels Audio,简称RSA。Ray Samuels是该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,该公司也是毋庸置疑的便携耳放的开创者,领头羊!


B52是一台前级和耳放两用机,RSA公司将至归于前级类,但我估计多数的用户还是首先把它当做耳放来使用。该耳放拥有不下于Woo Audio产品的外观,无论是内部还是外壳的制作均较为精细。当2008年推出该耳放时,在欧美烧友的评价中,B52的声音还是极其出色的(目前介绍耳放中最低的:5250美金),但时隔5年,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耳放市场,已颇显老态。喜欢B52那种偏暖声音和精致外观的烧友,可能对其他厂商的产品不削一顾。然而,在headfi的帖子堆里发现,比较B52与其他同级产品声音的帖子,往往最后变成了其他产品的论战,而B52被落在了一边,由此可见B52实在是被人讨论烂了,失去了新鲜感,其各个方面亦显得较为平庸。
当然,我们完全可以理解B52的中庸,因为桌面的大耳放,毕竟不是Ray Samuels的主要阵地,其实我们从Ray Samuels的性格也可以看出其耳放的设计风格,Ray Samuels实在是电子方面的绝顶高手但更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,他的便携耳放成功得遍布中国的淘宝,他能妥善处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,完全不至于像Headamp那样需要等至少半年,他能明锐得了解市场动态,及时推出Darkstar这样的耳放来适应新的平板耳机的需求,他也能做到极好的客户服务工作,国内已有数篇到其家中作访的报导。也因此,在面对RSA的产品时,我的感受是,我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成熟商业产品,做工有大厂风范,价格不便宜也不贵,什么耳机都能推出让你较满意的声音。
仔细想想,这样的成熟的商业化的顶级耳放,难道不是很多烧友希望的么?
售价:5250美金
获取难易度:最容易入手,略加等待即可。
音质指数:符合它的价位

无可置疑,具有工厂化生厂的一切毛病。


他手持这部RAPTOR机,引领潮流。

搞错,这泡泡不是他的,是我的。自用,一个蓝泡泡就千元。这个蓝泡泡是一位在广州卖电子古董的疯子自己开发的,它的魅力,似乎击败了世界上所有这个型号的电子管产品。这小小的机身,电源另置,分体而尽量小型,电源充沛,是我的创作首选。
五.
上面介绍了RSA的顶级耳放B52,在2008年到2010年的耳放市场,B52绝对是市场中的佼佼者,但在最高级别的耳放音质讨论中,它经常会碰到一个强劲的对手,且常常败下阵来,(我对他的电源部分瞧不起,败阵不奇怪)那位对手就是一台纯耳放:TTVJ Millet 307A.(6000美金)
TTVJ Millet 307A这个名字代表了三层意思,TTVJ是一个公司的名称,是Todd The Vinjl Junkie的缩写,老板Todd是耳烧圈子的老人了,原本是最大的耳机销售企业和耳放生产企业Headroom的员工。Millet是姓,Pete Millet是这个耳放的设计师,而307A(直热五极管)则代表,这个耳放使用307A胆管作为核心。
TTVJ 307A在2008年发行之时,迎来的是满堂喝彩,几乎所有的溢美之词都投向了这个耳放,狂热的粉丝声称这个耳放能把所有的耳机都驱动到完美,该耳放在音质上是极其中性的,纯以素质论,已是耳放的巅峰之作。这样的一台耳放在TTVJ这样的小公司突然冒出来,是比较突兀的。但实质上,它的设计师Pete Millet是一位毫不逊色于Kevin Gilmore的耳放设计大师!
Pete Millet是一位8岁就取得业务无线电执照,10岁就开始设计线路板的电子学天才,在1980年他正式成为一位电子学工程师,为专业检测设备,电话机,录音机,MIDI等各种设备设计电子线路,因此同样有着数十年的电子学设计功底,与Kevin Gilmore非常相似的是,他也并非是这个hifi耳放行业的从业者,他正式工作于一家大型半导体公司。但由于极其出色的设计能力,他曾被邀请为Headroom设计商业化的耳放,成功得设计了包括该公司旗舰耳放headroom The Max在内的一系列产品,并由此结识了在Headroom工作的Todd。Pete Millet在技术上的爱好远超他的金钱需求,他的网站:http://www.pmillett.com/,(有详细技术资料)公布了大量的技术信息,包括他自己307A耳放的线路图,在商业上看,这似乎是极其愚蠢的,其后期产品的定价、设计和行事风格,也可以看出,这是一个纯粹把发烧当乐趣的电子极客!
在2010年,可能是由于另一家公司(我们马上会提到)也推出了使用307A作为核心胆管的耳放,也可能是其他原因,比如TTVJ的老板Todd觉得应该给307A增加前级放大器的功能来增加卖点,Pete Millet再次设计了一台使用PX4直热三极管作为核心胆管的耳机放大器来替代307A的位置,那便是索价万元美金的Pinnacle.耳放。Pinnacle其实比307A没有超出太多,它的改善在David Mahler的56个旗舰耳机中有过介绍,主要包括,变压器的升级,胆管从307a改为PX4,分体设计降低干扰,增加前级功能,真正有关声音素质的只有1,3两项。所以,尽管它的声音几乎无人质疑,但1万美金的几乎翻倍价格,受到了很多人的异议。不过同属电子极客的Kevin Gilmore是这样为此解说的(大意),Pinnacle是Pete亲自动手,全手工焊接的(该公司的高端产品由Pete手工焊接,低端产品由Todd来制作),你觉得这样一个大师纯手工帮你做耳放得多少钱一个小时?考虑制作Pinnacle实在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,而Pete只有业余时间才能做几个耳放,所以,这实在只是一点点额外的外快,你们就别抱怨价格了。
所以,如果你的目标是,一位设计大师帮你纯手工搭棚焊接的,世界顶级音质的耳放,Pinnacle,那就是你的梦想!
售价:10000美金
获取难易度:需要等待1个月左右
音质指数:几乎没有人对Pinnacle的音质有任何质疑,绝对的顶级之一


他用的这只307A管,是个古董,找一个就要上千元人民币,打破真可惜,哎,疯子玩家,打破,烧毁时有发生。

看他的网站,很推心置腹的袒露心得,直肠直肚。

这部是PX4,这个管古董要数千元一个,这图上的看样子是中国产复刻管,也接近上千了。
故事还有很多,仅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疯子,消磨一下朋友的时间。
再来看看:
我把2019年定为我的手制胆机耳放年,到年尾,完成总第18部耳放作品。




这期间,实现了难得的极佳的三个特性参数:
频率响应:16Hz—50KHz平直
纹波:0mv
平整干净的方波。
一切金耳朵发烧的言论,似乎有点中医的味道,玄,我让仪器说话,尤其是耳聋后,更“西医”了。这样的三个特性,能在多少份的工厂产品说明书中看到?

示波器上这样的方波图,厂家谁敢拿得出来。
积60年胆机制作之瘾,永远在改进中获取成功的满足感。

独创的线路和结构,令声音还原表现出众。厂家无法做到的老手手工搭棚焊接,短捷少干扰(做起来麻烦费时)是发烧友津津乐道的。
日本无铅高银焊锡,美国特氟龙无氧铜镀银线等各种优质元件,信号通道减少阻碍和杂音产生。
大功率电源变压器,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,保证低音充实。
从特性上选取电子管而不是从炒作的价钱上选“名管”
推动发烧友说难推的各种耳机卓卓有余。
有鉴赏者建议我,做产品吧,我说免了,很拖累,也不是那个年纪了。40年前,确有过这个冲动,可惜这辈子初心无实现。也有人在我的博客留言想买,我不卖。但熟人朋友需要的话,可以捧走。
如无特别要求的,¥2000元。
我的机子不会有一部重复的,每次从策划,设计,制作,调试修改,到完成,约2个月折腾玩味。
推荐耳机:




不要低于500这个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