侃摄影

萝卜菜脯口没遮拦

侃摄影
2011年

        朋友,我相信你一定有一部数码相机。信不信?反正我信。(重编注:转眼间,摄影已成手机的天下。)
        那你一定拍过一朵花。如果你拍过一朵花,请拿来和这朵花比较一下,即使不赢它,至少平分秋色吧?起码清晰度,色彩层次会比它好。

Image

        值得恭喜!这张照片,我是从我收藏的精装摄影画册中翻拍下来的,原作者是誉满中华的一代摄影宗师,此照片收藏在他的作品专集。
        不过我还是替他辩护几句,时代不同了,那时用胶卷拍摄,出行若要使用大量胶卷,即使你买得起也带不动,一卷胶卷只能36张,120规格的话,只是12张,这位大师用的可是120。你现在用数码完全没有后顾之忧,敢情一按下去不收手,一次按快门就拍了几十张,然后在机背的屏幕上看到满意才算数,人家是拍得清不清,准不准,得回去冲出来才知道,一看后悔莫及的事常有之,这朵花能入册,实在是难得。
        摄影变得如此之易,于是名山大川人头涌涌,额济纳旗那几颗死胡杨,沙丘斜阳中那队什么也不用驮的骆驼队团团转着,导游号称摄影大师,据说当年他拍的这张照片得了大奖,他会安排好每个发烧友,在某月某日某时,最合适的时光,最美妙的角度,一起按下快门。元阳如网般的梯田,回来一律调成高反差的暗调。太美丽了,人人都获得一份大师级的作品。
        我倒有点不以为然。我也仰慕那秀丽的山河,绿野仙踪,冰川林海,假如有机会亲临奇境,我更宁愿用双眼饱览,狂噬一顿广袤的大自然,免得老是眯着一只眼,在洞洞里窥探那失去立体感的一角,拍一张千篇一律的呆照。若要这类图画,大可到网上下载。君不见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大奖得主、吉林省文联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桑玉柱的10幅获奖作品中,有4幅涉嫌拿别人的照片冒名顶替。这位副主席还欠些斤两,他应该把云彩PS了,底下风景一模一样也没话可说,那确实是大家都一模一样的东西。
        摄影是不是艺术,长期有争论,我觉得跟着人家的屁股走不是艺术,跟着大师们照板煮糊(注1)毫无情趣,如果照片不仅因那风光美丽而美丽,不因别人给你的摆设和搔首弄姿而美丽,而因你的发现,因你的创意,因你捕获的时机扣人心弦,更值得洋洋得意。
        照片该不该纪实?为保存历史的真相,为二十年后能勾起你细腻的回忆,为证明事实,照片应该纪实。苦难的照片催人泪下,易得新闻大奖,但我却从不拍乞丐,我喜欢记录快乐的人生,即使面对穷困,我愿发现积极进取的幸福与愉悦。
        照片是否必须纪实?亦大可不必,尤其是我非记者。但我的照片要明白地向读者表白,这是我在玩世不恭,我在“艺术”了,我在幽默了,我在做梦了,我不是为了某种利益,把领导人照片的头换来换去,瞒天过海,而是如图这般,一个打电话的小顽童变成了我自己这个老顽童,这是寄意。

Image

        照片的后期制作,以前完全是摄影师一手一脚要做的事。无论是风光摄影祖师爷亚当斯(1902-1984)的著作《A.亚当斯论摄影》,抑或经典的多次重编的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》,都花大量的篇幅讲述暗房技巧,这是照片成为作品的重要一步。画面的该明该暗,宜彩宜淡,移花接木,色调分离,所谓蒙太奇法,就出自摄影术。不过那时候,花一个星期的晚上,屈在密不透光密不透风的洗手间,也未必能搞出张如意的照片。今日则大不同了,可以喝着咖啡,叹着冷气,舞动鼠标,轻松地在电脑上PS我的照片,那张二十年前花一个星期也做不满意的照片,我只需要在电脑上用两分钟就解决难题了。
        解释一下PS,photoshop的缩写,一个电脑软件,也被称作电子暗房。如今没有一张照片不经过PS的,有些摄影比赛声明,不接受PS过的照片,现在改说不接受深度PS的照片了,可是搞得清楚吗?其实照片拿到冲印店冲印,为了保证给顾客一个满意的交代,冲印店会PS过每一张照片,但完全不顾你的遐想,所以嘛,还是自己操作最为情趣。

Image

        可不,这张在大运场馆春茧拍的照片,拍了这个角度的人无以计数,但把它折腾成这个样子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一的想法,搞作成功,可以兴奋一段日子。极端一点了?但100年前,有叫做达达派的摄影家就是这样搞了。当然,根据个人的爱好,你依然可以做你的绘画主义者,或者当你的印象派,抽象派。始终,按快门和后期制作,是摄影的左右手。
        回首喜欢摄影那么多年,包里的相机曾经一步步升级,从单反135,到皇族的哈苏120,谁知哈苏竟然没用过多少回,便锁进了柜子,所使用相机又一步步降级,最后只怀揣一部被称作小鸡鸡的口袋数码机,得心应手。记得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传奇,好像就是帕格尼尼,说他每次演奏谢幕时,都当场把小提琴砸烂。别把精彩的演绎,误以为器械的功劳,摄影无出其外。
       要得到自己心仪的照片,需借用好的光线勾勒出立体的形象,主体在吸引眼球的位置,附属体起衬托的效果,在那决定性的瞬间,把故事的灵魂凝固,以表达你的心思,后期的制作,再把它拱上一层楼。若想法与众不同,那结果就与众不同。
        以上调侃,仅个人一家之见与所为,摄影已经是大众化的娱乐,乐趣就在拍摄的过程,有人告诉我,他用数码相机拍摄,从来没有把照片下载到电脑上,拍满了内存,就把它删掉,这亦是享乐人生的一种心态,我与此君各行其道,旁观者见之,可以笑我俩皆“黐线(注2)”也。
        最后还是一诗结尾,以诉摄影人的共同心愿。
        相看另眼寻常物,食指轻弹入史篇。活水源头裁日月,老林深处访神仙。(注3)
        人间冷暖凝黑白,宇宙宽宏贮彩笺。影友飞觞芳共赏,亦留鸿印示来年。

        注解:
        注1:粤语方言,即比葫芦画瓢的意思。
        注2:粤语方言,黐,chī音,木胶,用细叶冬青茎部的内皮捣碎制成,可以粘住鸟毛,用以捕鸟。黐线是电路短路,比喻人的脑子短路了。
注3:相看的“看”字,在这里读平声kān。成语“另眼相看”一词的“看”字,在一般词典里读仄声kàn,但在粤语词典里,读平声。而“相看”一词,在汉语大词典中,两个读音都有。

Image

        达达派摄影师Phillipe Halsman镜头下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家达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