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报道:
“目前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捡验方法是PCR (聚合酶链式反应)测试,也被称为“黄金测试”。这个汤姆.布罗克教授的发明源于60年前,当时还是个学生,在游玩黄石公园时突发的好奇心:在构成温泉不同颜色的微生物中,为何有的可在高温中生存?后来成了他几乎穷一生的课题,并发现是缘于一种特殊的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。这个研究成果当时被认为是没有使用价值,所以也毫无收益,直到90年代由另外的生物学家发现可用于制造捡测病毒的试剂。从他的事迹是不是有些明白大多数诺贝尔奖是如何来的?是不是还会觉得“地球上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,去月球、火星干嘛”呢?向那些无功利之心,一代代接力研究,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们致敬!”
汤姆.布罗克教授的故事,再次证明我的话题,人生的追求就是猎奇。那是废寝忘餐的。如果把诺贝尔作为目标,揣测别人评价而为,那是枯燥无味的。也是追逐不到的。
冠毒面前,科学家们蜂拥而上,问题基本解决,人们冠以各种伟大的高帽,诺贝尔在等着迎接他们。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,我是出于好奇。

早晨,咖啡杯前这一碟齋系乜?
某一个电子管,有优点,也有缺点,玩左几十年,总想搞掉它的缺点。这一次拆掉又新作,不知能成功否,做完带上耳机,继续叹那杯咖啡,蕴酿下一次的折腾。
折腾的结果,不知道是否造福人类。
呵呵,这个古董电子管是在还是电池时代,还没有交流电时的品种。是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, 1883年美国人爱迪生造福于我的。诺贝尔说: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。

诗云:
亦作韓酸胯下過,磨成老驥不低頭。獵奇偶爾投塵世,不盡風騷莫罷休。
韓酸:韩信寒酸的时候钻人裤裆底。